库尔特·冯内古特是20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代表作《五号屠场》,他也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五号屠场》被誉为是“黑色幽默”或“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范本。这部小说集合了黑色幽默小说、科幻小说、意识流小说或心理小说,战争小说、反战小说或讽刺小说的众多特征。
故事的主角比利出生于1922年,在二战期间前往欧洲战场。搞笑的是,在战场上,他与部队走失,没有武器,没有衣服,没有头盔,没有靴子,结果不言而喻,他很快就被德军俘获,被押往德累斯顿做苦役。
由于躲在地下室中,比利躲过了美军大轰炸。虽然他侥幸不死,但他亲眼目睹了美丽的德累斯顿一夜之间变成一片废墟。由于战争的残酷,他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患上了轻微的精神分裂症。
战后,比利回到纽约成为一名配镜师。1967年,在他女儿婚礼的晚上,比利被一群来自外星球的人绑架到他们的星球。他发现外星人的时间观念与地球截然不同,他们认为过去与将来的所有时刻都存在于永恒的现在之中,并教会了比利如何在过去与未来以及太空与地球之间飞速旅行。因此,比利似乎从未离开过地球,而只是暂时脱离时间的轨道。
在外星球过着田园般的美好生活,使得比利重新认识了地球上的恐怖、痛苦与滑稽。后来,比利还在一家电台讲述他到外星球的经历及外星球的文明,宣称死亡只不过是表面现象,时间是一种幻象,但没有人相信他,反而认为比利是一个疯子。最后他预言他将在1976年的一个关于飞行物和时间的真相的会议上被谋杀。
在《五号屠场》这部小说中,冯内古特以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抨击了人类的残忍、自私和贪婪,告诉人们任何形式的战争都是荒谬的、残忍的、野蛮和不人道的,揭示了美国通过挑起和发动战争捞取利益的本质,立场鲜明的阐明了他的反战思想,反对战争、厌恶战争,希望战争永远不要再发生。
冯内古特认为战争不仅毁灭生命,更重要的是泯灭人性让人沦为野兽。战争使整个社会机制完全失效,完全退化为荒诞的世界,人生的孤独表现为主人公与战友、家人关系失和,人不得不处于焦虑、绝望的境地。
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里以亲身经历为蓝本,再现了战场上的惨烈,不仅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滥杀无辜,也披露了以美国为首盟军的战争暴行,将战争的本质暴露在人们面前。在他看来,所谓的战争都只不过是统治者维护利益的游戏而已,即便是打着“正义”旗号的战争。
在官方的鼓动与诱导下,人们普遍认为德累斯顿大轰炸是反法西斯暴行及实现人类解放的正义之举。而冯内古特认为德累斯顿根本没有战略价值,这样的轰炸完全是赤裸裸的屠杀,其中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却被认为是应该付出的代价。
冯内古特在一次访谈中说道:“德累斯顿只是一个由平民居住的城市,没有任何战略价值,然而盟军轰炸并毁灭了它,然后政府却对此撒谎,所有这一切令人震惊。”
德雷斯顿空袭过后,一切归于沉寂。美国政府对这场欧洲战争史上最具毁灭性的大屠杀绝口不提,美国空军史也为它设置了历史空白。由于精心策划的德雷斯顿暴行毫无意义且代价极为昂贵,美国权力机构怕公开此事会丑化自己的形象,引起民众的愤怒,因而对此避而不谈。但冯内古特没有就此作罢,他让比利成为自己的代言人,讲述这段被美国政府湮没的历史真相。
战争的本质在于利益的争夺,为了追逐战争的胜利,交战双方不择手段,蒙蔽愚弄人民,以爱国主义的口号挑起两方无辜人民之间的血腥争斗统治者还以高额赏金、勋章和升官等手段激起人们心底的私欲恶念,欺骗更多的人民义无反顾地投入杀戮另一方人民的战争。
统治者战争宣传机器的蒙骗和威胁利诱形成一股巨大的推力,把不明真相的儿童、年青人和平民卷入战争,使之不能自拔,最终丧失自我,沦为战争的牺牲品。在战争中,交战双方的士兵彼此之间无冤无仇,他们的拼死相搏都是受战争宣传机器的蛊惑所致。
冯内古特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切战争都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游戏,以百姓的灾难和人性灭绝为表现形式。在当今地球上,没有哪一天停止过战争,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理由和鼓动人们参战的口号千变万化,但统治阶级只顾自己利益而漠视人的生命的事实却是所有战争的共性。
战争扭曲了人性,使得人与人间交流式微,只剩下压迫与被压迫,无论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战争,人民蒙受的灾难不可磨灭的。同时,极权泛滥的环境下,个体的价值完全被摧毁,个体的合法性不复存在,人与人间充满嫉恨争斗,感到空虚的人们不得不以暴力、杀戮、压迫来寻求自我存在感。
关键词: